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 5 年,为什么我却越混越差?

HQ 何俊林 2019-06-05

点击上方“俊林”,马上关注,每天早上8:50准时推送

真爱,请置顶或星标

本文转载自公号产品那些年,作者HQ,从360到京东到创业到失业,一个人是怎么越混越差的?看看作者的亲身经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开篇先说一下我自己吧:

90年,大学里学的软件工程专业,14年从一个普通二本学校毕业,一直在做产品的工作,目前失业在家,准备下岗再就业中。

不知不觉中,自己毕业也马上5年了,到达了步入职场的第一个5年。


对于职场的我们来说,第一个5年,第一个10年是我们每个人的黄金时代,它直接决定了我们今后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做好我们自己的规划。


昨天下午去面试,跟这家公司的老板聊了很久,当然最后也被骂了很久。


估计你们应该没这种经历:在面试阶段,却被这个公司老板骂的狗血淋头,不知道如果是你们会作何反应?


但我还是很感谢他——一个老板愿意拿出宝贵的时间来骂你,这真是很难得;正常的也许只是象征性跟你聊几句,然后就让你回去等通知了。


他后边问了我一个问题:


“为什么你工作这么多年,混的越来越差?”


对于我来说,其实有一个还不错的起点——在2013年还在大三时候,通过给老周的一封邮件就直接走特权进了360,免去了面试复试等等一系列流程,做了几个月竞品分析入门之后,就直接任职产品经理了。


360扁平化管理与浓郁的产品文化让自己如鱼得水,成长的很快。


记得当时每周六都会有产品吐槽会,大家围坐在一个会议室里,不论你是产品、运营、设计还是开发,只要这个产品让你使用过程中感觉不爽,都可以当场提出来,而且老周跟相应产品负责人也会在场,吐槽完如果合理就会立马改进;同时公司还有一个专门内部反馈邮箱,任何产品意见建议都可以直接发到这个邮箱,收到反馈问题之后会有专人跟进处理并告知结果。


老周也会经常讲一些产品的课程,包括当时在公司内发起的老周收徒活动,从公司产品经理当中选取一批优秀的产品经理,老周亲自讲课、布置作业,然后对作业进行点评交流。


——这其实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在有些大公司有时你可能一月也看不到老板一面。


360是自己步入社会的第一家公司,加上实习时间在这里一共呆了3年,做过社交、智能硬件、直播,自己也从对产品一窍不通的小白成长为可以独立负责一个款产品的产品经理。


从360离职之后的经历就比较精彩了:


去了一家创投机构做了一年多的股权转让/融资平台,之后去京东做AR/VR开放平台,后来又因为创业在京东呆了3个月又去创业;后来创业失败之后,自己又找了一家出海的公司又做了商业化产品经理,因为春节前请假干脆被放了长假,失业在家。


相当于从360离职之后,最长的呆了一年左右,最短的京东只有三个月。对于一个HR来说,看到这样一个人的简历大部分情况下应该直接Pass了。


看看现在当时跟自己一块进入360的小伙伴,有的已经去其他大厂担任高级产品经理,有的去了中小公司担任产品总监,而自己现在却还在苦苦找工作,跟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


自己有时也会想为什么,当时水平没自己高的人现在混的却比自己好,但最后都不一而终。


直到昨天我被骂醒了,我才深入想到底是为什么,才会有今天的这篇文章,也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给其他小伙伴一些借鉴。


一、对自己没有规划、对行业不够专注


虽然在360呆了三年,但做的都是从0到1的项目,基本上一年一个新项目,从刚开始的匿名社交,到后边的智能硬件,再到后边的直播。


从360离开之后做的股权融资转让平台,跟之前的更是千差万别,加入京东做AR开放平台,自己创业做了一个社交产品,最后又做出海产品的商业化。


短短5年时间,我做的产品涉及了社交、智能硬件、直播、金融、AR、出海工具,每换一个方向其实都意味着一次新的开始;对某个行业刚刚有些了解,结果就换到别的方向去了,又得从0开始积累。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做的产品很多,但对每个行业理解的都比较浅;纵深度不够,专业能力不强,导致没有核心竞争力。


所以说如果你选择了一个行业之后,尽量不要频繁的更换方向,在这个行业里你呆的越久,就越有竞争力。


首先,要想好自己以后打算在哪个行业扎根,提前做好规划,换工作时也有一个自己的行业取向;但有时候,可能这个行业公司本来就少,找工作可能不好找,这时候可以选择临近行业。


二、打工心态、追求安逸


其实当时在360时,老周就讲过不要以打工心态工作,网上也有视频,想看的可以去网上搜或找我要,当时还不理解,现在才真正理解这句话。


不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多数人是做不到的,很多人其实还是把工作仅仅是当成一份工作,一个挣钱谋生的手段而已。


白天上班这段时间干的就挺烦了,下班或者节假日就把工作相关东西统统抛到脑后了,一提工作的事就很反感,更不用说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补齐工作的短板了。


对于我来说,在360时还是蛮拼的。


记得刚实习的时候,基本每天七点半到公司、晚上十点多回家,周末基本也会来一天或者两天;以至于最后离职时调休加起来都快半年了,自己在360比较活跃,给其他产品提建议、给当时360手机提想法,还入选360手机的候选人,差一点跟老周去深圳做手机。


但从360离职之后,自己的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


记得刚刚加入这个创投机构时,自己还跟同事讨论工作是为了什么,她当时说是为了挣钱谋生,我还跟她争论说难道不是为了实现自己价值。


可能是因为当时创投机构的工作太轻松了,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准时下班;几乎不加班,周末双休,项目也没有那么大压力——这样的日子确实很舒服,但他也会消磨一个人的斗志,让自己慢慢习惯了安逸。


这样过了一年左右,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内心也开始追求安逸、没有压力的工作,认为工作只是一份工作,我只要做好我分内的事情,能少干活就少干活;并且仅仅用上班的8到10小时做工作,如果下班或者周末还要做工作相关的事,就很反感,平时也不愿意思考工作的事。


有了这样心态,在工作中就会陷入被动的境地。


很多事情都得别人推着你走,而不是你主动去推进;有了新的任务,你也会躲得远远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事早点回家多好,并且不愿意承担有压力、有挑战性的工作;平时没有对工作更多的投入跟思考,导致对工作整体理解有偏差;所有加起来都会让你变成那个被淘汰的人。


所以,不要把你的工作仅仅当成是谋生的手段,如果就为了每个月的几万块钱,今年你一月2w,十年后你可能还是拿2w。而且单纯靠钱去支撑你做这份工作,那样你会很痛苦、非常不开心,每天都要拖着沉重的心情去上班,没有一点动力。


在学校时,我们主要靠上课积累知识,获取进步;但进入社会当中,我们成长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我们的工作,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这个过程中是如何解决的,最后形成自己的行业经验。


因此,成长是我们最主要的东西。


而要快速成长,那就得多想多做,主动承担;把每一个问题、每一件事情都当成自己成长的机会,把自己负责的部分真正当成是自己的东西——不论它只是一个小功能还是一个大模块,真正以创业的心态去做好自己手里的工作,把自己投入进去,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是金钱远不能换来的。


三、没有持续总结学习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把自己姿态摆的很高,认为自己很牛,盲目自信,拒绝成长。


对于工作上的短板,自己并没有及时补齐,有些不懂的东西也都得过且过了,同时也没有付出额外的时间去深入了解整个行业市场。


而在生活中,自己是一个不愿意读书的人,5年来看过的书寥寥无几——其实看书是开拓我们眼界最直接有效方式了,而我却把这扇门也给关了。


同时,没有养成对自己进行总结的习惯,没有深入的剖析自己,反省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可以改进;一年又一年,只是年龄增加了,但是自己还是在原地打转,并没有把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


时代变化越来越快,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总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步入职场已经几年的人来说,有一大部分人(包括我)是排斥利用额外时间学习跟工作相关东西的——本来每天上班工作的事就挺多了、挺烦了,业余时间谁还愿意再接触工作相关的东西?所以基本也就是上班期间做工作的事,下班了就万事大吉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机会,可以让你对目前工作理解更深刻,并且学到的东西可以立即用到工作中,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问问题也是提高自己的一种很好的手段。


有些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多问;其实有些人碍于面子,不愿意问别人,自己不会的也就得过且过了,导致最后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


但是面子没那么重要——面子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了,只有真正让自己提高了,学到新东西,那才是最重要的。


有空时多读书,少玩一点游戏,少刷一会微博;现在的很多信息都很碎片化,虽然你说你会看一些文章,但有些文章看完也就看完了,没法帮你形成体系,提高你看问题的角度。


再有就是学会总结,总结自己的一天,一月,一年,发现自己的不足跟缺点,同时也可以跟自己的同事、领导多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


总之一句话“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其他的没那么重要”。


四、在不合适的时机选择创业


毕业刚刚4年时,放弃了京东大好的发展机会,呆了3个月就辞职创业,幻想着做出一款伟大的产品,拿到投资,成立公司。


但有时,我们在考虑事情时往往想象的很美好,很多事情都没考虑清楚就先被自己的想法给感动了,然后信心百倍,感觉自己要颠覆世界了。


现在来看,当时的自己实在是太心急了——欲速则不达。


刚开始我们是一直兼职来做这件事情的,一边工作一边来做,把它当成自己的一个副业。


在兼职过程中,自己花在副业的思考时间甚至超过了本职工作,导致了自己在工作上其实没有什么成长,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就去想自己的事情;对工作上的思考总结做的太少,幻想着自己把副业干好,以后就不用上班了,本末倒置,最后把工作变成了自己的副业。


另外加入京东之后,其实工作过程中不太顺利,让自己感觉很痛苦。


其实现在看起来,根本不是事——人在一个环境中不开心、很痛苦之后就很想逃脱,全职创业变成了自己的一个逃避的借口;但当时的自己并没有真正想好,只是想快速的逃离现在的环境而已。


对于创业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团队,我们当时一共三个人,一个负责后端开发,一个负责设计,而剩下的产品,iOS开发,运营等其他的事情都由我来负责,在这期间我在产品方向思考跟对外交流做的太少,而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闷头写代码上。


其实,应该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再吸收一名专业的iOS开发跟运营的同学加入团队,把自己解放出来,专注到产品上——所以说在团队上,我们是不成熟的。


其次,自己的实力有很多欠缺。


工作四年多,刚开始学会了做产品,然而对产品的把握能力、自己深度思考能力、长期规划能力、与投资人沟通等等差的还是太多了,导致中间过程中走过很多弯路,然而创业最宝贵的是时间,错过了这个时间点很多都变了。


——不论是从时机跟动机、还是产品表现、团队、自身能力等等,当时都不是全职创业的合适时机。


最后,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带给大家一些借鉴跟思考,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行业领域,不断学习成长,总结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让自己越来越好。


还得非常感谢愿意拿出时间,教育开导自己的boss以及自己身边的朋友爱人,让自己真正的意识并直面自己的问题,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just do i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